2020-05-09

《寫作吧!你值得被看見》


為什麼要寫作呢?我想,除了求學階段為了應付考試,寫作不外乎是個抒發情緒、記錄生活、傳達理念甚至是行銷產品或自己的方法。

尤其是在自媒體力興起的這個時代,寫作的影響力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。而透過公開寫作,我們多少一定都希望能引起共鳴,帶他人走進我們的感受裡。

但這要如何達到呢?在本書中,作者用40篇生命故事,帶出40種寫作能力,技巧結合實例,十分具體易懂。快速地看完後,我簡單地歸納了三大點,並摘錄其中一些技巧。


一、營造畫面感

1. 命題力
  • 命題的兩大訣竅:具象和動作。
  • 例:以<背影>及<目送>當作題目,是不是比<父親的愛>更吸引人呢?

2. 名詞力

  • 名詞比形容詞更能帶來畫面,但須重精確。
  • 例:描述一個人很帥,用「像XXX」比單純用「很帥」容易引起別人興趣(可以自由填入覺得帥的對象);至於精確,「枯藤老樹昏鴉,小橋流水人家、古道西風瘦馬」就比「沒生氣的植物、很吵的鳥、騎著馬吹著冷風」更能帶出蕭瑟感。

3. 去形容詞力

  • 選擇一項「微物」,說出你的感覺,以那項微物代替你的感覺。
  • 例:在張愛玲的《紅玫瑰與白玫瑰》裡,「備受呵護」的感覺,變成「寶珠、明月光、心口上一顆硃砂痣」的形象。

二、普世情感與價值

1. 主題力

  • 主題必須是一種選擇、好文章會用「個人的經驗」講到「眾生」。
  • 例:《大英雄天團》提供了選擇的思考,主角阿廣原本要用「復仇」晶片取代杯麵原本的「善良」晶片,後來被阻止;而杯麵為了救仇人無辜的女兒最後犧牲了自己,是見眾生的英雄。

2. 移情力

  • 發揮同理心與想像力,打開耳朵、聽見身旁生命倒下時的轟然巨響。
  • 例:關心身旁的故事,試著揣想,那一刻他在想什麼?

3. 素材力

  • 創作是時代的切片,除了古材料,還需要加上近人的材料。
  • 例: 「時光荏苒、倏忽即逝、珍藏」一直在觸碰一個主題—「離別、或者人生聚散的無常」,因此可蒐集、分析、取捨相關素材,提煉出普世價值。

三、精簡到位

1. 減除力

  • 砍掉不相關的文字,用減法才有焦點(加重點、減雜質、意象相乘,還要被主題整除)。
  • 例:一篇文章講一個主題就好。

2. 節制力

  • 用象徵留白,要給讀者把作者沒給的空白「填補」起來的空間。
  • 例:兩個思母的鏡頭,一是「兒子對母親照片崩潰痛哭」,二是「兒子拿著手帕,對母親的照片擦了又擦」,哪個比較動人呢?

3. 節奏力

  • 「標點的使用」+「長短句的節奏控制」。
  • 例:鋪陳時用長句,結論時用短句;試讀自己的文章,是否能順暢的呼吸。


在求學階段時,其實我不是很喜歡考場上命題式的作文,一來是因為有時間的壓力,二來是面對沒感覺的主題還得生硬地寫好寫滿,好像無法真實呈現自己的情感。(其實時間壓力應該是重點,哈)

但在這本書中,作者把技巧融入在輕鬆的故事裡,還提供了具體的前後對照(技巧使用前、後),讓我化解了不少以前對於寫作的茫然與挫折感,也對於練習有了一些方向。推薦給和我同樣不喜歡考試作文、但卻對寫作還是躍躍欲試及充滿好奇心的朋友。寫作的世界,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!


***

書籍資訊
作者:蔡淇華
出版社:時報文化 (2016.06 出版三刷)
章節頁數:40篇230頁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關於

愉閱生活

Live a reading life.

知識是綠洲,讓心靈的沙漠開出花朵。




站內搜尋

留言

聯絡我

名稱

以電子郵件傳送 *

訊息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