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恆毅力》中,強調在培養毅力時,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—就是「刻意練習」。而這和一般的練習有什麼不同呢?
書中指出,刻意練習與其他有目標的練習有兩大差異:
一、該領域必須發展得相當成熟,佼佼者的表現水準和新手有極大差距
例如:音樂演奏、舞蹈等有個人表現評分的項目,而不符合的領域則是幾乎沒有或不具直接競爭性的活動及工作,如園藝、顧問。
二、刻意練習需要有個老師提供可以幫助學生改善表現的練習活動
也就是說,這領域已經有人透過可以傳授的練習方式,達到某種技能水準。
***
而要透過刻意練習達成自己的目標或理想,則有以下的原則特色:
1. 此技能領域已有頂尖專家,且有成效佳的訓練技巧。
2. 練習時需全神貫注、有意識地行動。
3. 有定義清楚明確的目標。
4. 跨出舒適圈才奏效,不斷突破現階段的技能水準。這意味著幾乎得傾盡全力,因此往往不太有趣。
5. 包含意見回饋,並根據該回饋調整努力方向。
6. 產生有效的心智表徵,也仰賴心智表徵運作。
註:心智表徵是一種心智結構,對應著某物品、某概念、一系列資訊,或是任何出現於腦中的具體或抽象事物。例如,一提到<蒙娜麗莎的微笑>,許多人便馬上在心中「看見」那幅畫,看見的影像便是他們對<蒙娜麗莎對微笑>的心智表徵。
***
刻意練習不僅是為了發揮潛能,其實還能打造我們的潛能,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。
換個角度來說,作者們打破了大家對天賦的迷思,說明我們的大腦和身體一樣擁有驚人的適應力,只要有「正確方法」加上「足夠時間」,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某領域的佼佼者。
擷取摘要時我也發現,書中重複強調了想練習的該技能領域需較成熟且已經有專家,我覺得這是在說明「教練或老師」以及練習當中「透過意見回饋調整方向」的重要性。
擷取摘要時我也發現,書中重複強調了想練習的該技能領域需較成熟且已經有專家,我覺得這是在說明「教練或老師」以及練習當中「透過意見回饋調整方向」的重要性。
唯有在不斷的練習中調整方向、改正錯誤,我們才能事半功倍,確保自己在對的方向中前進。
因此,想要專精一項新事物時,自學聽起來很厲害(也不是不可行),但若有好的老師或同伴切磋交流,勢必能讓我們進步得更快。
***
書籍資訊
作者:Anders Ericsson, Robert Pool
譯者:陳繪茹
出版社:方智 (2018.12. 40刷)
章節頁數:9章315頁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